50岁全宇生技董事长彭士豪,24岁放弃父亲木材事业接班人身份,在马来西亚异乡创业配资实盘炒股开户,转战农业废弃物转化产业,打造永续生技龙头。他35岁获颁“拿督”荣誉,成为当时大马最年轻的台湾受封者。如今,他再度放眼拓展印尼市场,酝酿掀起下一波“绿色革命”。

来源:《远见杂志》 文/周彦妤
即将出席2025年11月5、6日于台北举办的第23届远见高峰会的与谈贵宾彭士豪,在马来西亚深耕25年,不仅获拿督封号,事业成功,更被封为马来西亚肥料王。
1997年10月,23岁的彭士豪大学毕业、服完兵役后,旋即随父亲前往马来西亚,投入家族经营的木材事业。但很快的,他就不愿照着安排好的路走。“不是你给我什么,我就做什么!”彭士豪说,进公司不到一年,他便萌生创业的念头。
他表示,尽管当时父亲的公司仍获利,但获利主要来自汇率波动的红利,“木材产业体量有限、毛利率低,又高度依赖汇率起伏,像在赌博。”他清楚明白,若不及早转型,企业终将走入困境。
于是,他毅然决然在1999年于大马创立全宇工业,正式放弃“准接班人”的位置,选择投身农业科技,踏上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创业路。
谈起当年为何不选择回台湾发展?他语气谦逊地说:“我在台湾根本竞争不过。”彭士豪毕业于中华科技大学电机系,自评学业表现平平,当初选这个科系,也并非出于兴趣。“直到现在,我的恶梦还是读电机系,要考微积分。”他苦笑表示。
创业瞄准油棕产业痛点,提前20年布局ESG
自立门户创业后,彭士豪将目光投向大马的经济命脉——油棕产业。他敏锐观察到,该产业虽利润可观,却普遍依赖化学肥料与农药,且每年产生高达上亿吨的农业废弃物,对环境与农民健康构成巨大压力。
因此,他决定以生物科技作为切入点,将解决农业难题作为企业的核心方向。他指出,马来西亚拥有约560万公顷油棕园,每年生产棕榈油约1800万吨,却同时产出超过1亿吨废弃物,“这庞大的副产品不只是挑战,更蕴藏着转型契机。”
创业初期,彭士豪便将“绿色农业”定为核心理念。他强调:“我们创业时做的产品,就是现在讲的ESG,就是减碳!”全宇自创立以来,便专注运用生物科技,对应农业长期面临的三大环境课题:化肥碳排、农药使用,以及废弃物处理不当的问题。
异地突围传奇,用台湾水果打动政要
彭士豪最广为流传的一段传奇,发生在他24岁那年。他亲手捧着台湾水果,穿上马来传统服饰,勇闯公开场合,成功“突袭”拜会时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。
当时,他精准掌握首相与农民会面的时机,主动出击,“我带了凤梨释迦、黑金刚莲雾,还有蝴蝶兰,送给首相夫人,让他们对我留下印象。”
这场精心策划的行动,不仅让马哈迪记住他的英文名字 Tony,也替全宇打开能见度,成为创业初期的重要转折点。
回忆这场“异地突围”的策略,他笑说,可以比喻为追求心仪对象:“要像男神一样吸引目光,但说话要点到为止,留下伏笔,让对方对你产生好奇。”
创业更讲究人情世故。多年来,彭士豪摸索出一套“333经营法则”:见面后30分钟内,传讯息问候,加深对方对自己的印象;若谈话中提到任何承诺或协助,3天内亲自回应,并附上手写便条,展现诚意与行动力;对于重要关係人,维持每3周一次有温度互动,维系信任,避免流于形式。
观察入微、深谙人性,笑称自己是“戏精”
出身台湾的彭士豪,为了融入大马的风土民情,也下了很多功夫。从学习当地语文、当地腔调、饮食习惯到宗教信仰,他笑称自己像“戏精”一样,积极观察与模仿,主动融入在地文化,不仅熟练掌握马来文与东南亚式英文,甚至常被马来人夸讚“讲得比当地人还标准”。
采访过程中,他即兴模仿多种口音,即便不懂那个语言,依然唯妙唯肖,引人发笑。对他而言,语言是拉近彼此距离的第一步。“就算我不喜欢榴莲,也会努力理解为什么当地人那么爱它?”他甚至穿着与农民一致的工作服,“让他们觉得我是自己人。”
在马来西亚25年,他练就惊人的文化适应力。他认为,企业经营有刚有柔,像产品研发属于刚性,不容轻易变动;但人际互动是软性,须随环境与对象调整。
彭士豪表示,想要真正扎根当地,须放下身段、跨越语言与文化隔阂,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是过客,而是同行者。他始终相信,企业的成败,最终都回到“人”。刚接触一位新员工时,他会从星座、血型等,观察对方的性格轮廓,试着了解对方的个性与行事风格。

前进印尼设厂,“种子团队”要开枝散叶
但企业要成功,产品与技术还是硬道理。“整合技术、原料与市场,是全宇生技能够深耕在地、稳健拓展的核心关键,”彭士豪说。
全宇生技主打“三合一生化复合肥料”,将有机质、微生物和化学原料结合在一起,堪称集各种肥料优点于一身。这项产品,不只能提升作物表现,也能解决传统化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。旗下自有品牌“Real Strong 大壮牌”肥料,早在马来西亚市场站稳领先地位,并拓展至其他东南亚国家。
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脱颖而出,关键在于自行建立菌种库,并具备成熟的量产技术,成功把微生物科技应用在肥料制造。这类肥料能提升作物产量、减少病害、改善土壤酸硷值与保肥能力,有助维持土壤长期耕作。
回顾全宇的发展,2008年是重要转捩点。当年全宇与马来西亚油棕局(MPOB)合作,针对油棕开发出专用的“MPOB F4”生化复合肥料,正式进入大型油棕公司供应链。这款肥料获油棕局认可,并授权使用其商标的产品。
另外,针对多年困扰油棕产业的灵芝病,全宇也推出预防产品“GanoEF”,被马来西亚油棕局列入对抗灵芝病的标准生物预防方案。公司产品从提升作物产量,进一步涵盖预防与治疗病虫害,自然赢得市场青睐。
多年来,彭士豪积极协助马来西亚农业升级,推动农业创新与产业解方,深受当地政府与产业界肯定,35岁就获封“拿督”头衔,业界也给予他“肥料王”的响亮封号。
全宇生技2024年全年营收约为新台币24.6亿元。目前在马来西亚拥有三座厂房,员工规模约300至400人。下一阶段的拓展重点,将锁定全球最大棕榈油生产国──印尼市场。
事实上,早在疫情爆发前,他已著手规划在印尼设厂,无奈受全球疫情影响,计画一度中止。历经多年筹备,全宇在印尼的第一座工厂终于完工,预计今年第四季正式投产。这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扩张成果,更象徵他亲手培养的“种子团队”即将首次独立出征,挑战海外市场。
“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和印尼人,同文同种、信仰一致,这是我们进军印尼的天然优势。”彭士豪说:“我已经训练出比我更强的团队,他们对语言与宗教文化的理解远胜于我。接下来,就看这些种子能否在印尼真正生根。”
从24岁初涉异乡的创业青年,到如今掌舵国际化生技企业,彭士豪在东南亚深耕的三大关键:深度理解并融合当地文化、敏锐掌握产业趋势,及面对变局时持续学习与调整的能力。
※彭士豪即将出席《远见杂志》于11月5、6日在台湾台北主办的第23届远见高峰会
彭士豪 个人小档案
出生:1974年(51岁)
学历:
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(UPM)木材科学与技术所博士
夏威夷檀香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
中华科技大学电机系
经历:木材业执行长、马来西亚科技部绿色农业科技顾问、马来西亚工艺大学生技顾问
特殊事蹟:2009年获封拿督;2011年获马国总理纳吉委任为大马绿色农业科技顾问(唯一华人顾问)
2025第23届远见高峰会 小档案
创办年份:2003
主办单位:远见杂志
演讲与谈贵宾人数:每届预计有60位来自台湾、中国大陆、香港、新加坡、东协国家、美国等跨界领袖
2025年第23届大会主题:“关税・科技・永续:巨变下前进策略”
举办日期:11月5日、11月6日
举办地点:台北远东香格里拉饭店
合作媒体:世界日报、星洲日报、新浪财经、联合早报、8视界、东方财经

责任编辑:梁斌 SF055配资实盘炒股开户